三星堆上新刷屏背后:云渲染技术让文物“活”

来源:四川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后,在兼容性方面,兼容了主流的几个H5系统,包括苹果浏览器、华为浏览器、钉钉、微信等,以方便网友在不下载客户端的前提下,通过扫码就能简单快捷的登录虚拟世界。 随后,

随后,在兼容性方面,兼容了主流的几个H5系统,包括苹果浏览器、华为浏览器、钉钉、微信等,以方便网友在不下载客户端的前提下,通过扫码就能简单快捷的登录虚拟世界。

随后,央视同步推出了首个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云端实时渲染技术按照三星堆遗址原貌1:1还原,让三星堆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引发网友的大规模关注。这种扫码就能实时登录云端的虚拟世界,随时随地“穿越”到遗址现场的方式,让人们有了更加直观感受三星堆考古发掘过程的体验。

据了解,此次《三星堆奇幻之旅》数字空间构建了三张探索地图:代表现在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代表未来的三星堆数字博物馆新馆,代表过去的古蜀王国复现。

数字技术探寻新应用场景 让文物“活”起来

据了解,此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游戏领域。阿里云方面透露,目前,阿里云云渲染平台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3A游戏即时云渲染计算平台,可以支撑超过40万在线玩家使用,最高输出万人级别、2K分辨率、60FPS画质的流画面体验——未来用手机玩3A游戏,不再是少数“高配置玩家”的专属。

事实上,这次项目的成功上线,最主要得益于阿里云智能云渲染团队采用的“大规模即时云渲染技术”。这一技术是将大型沉浸式体验需要的图形算力、存储需求放在云端,观众看到和交互的画面都是云端实时渲染计算出来的,通过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推送给用户,从而让观众摆脱本地硬件限制,能够低成本地体验沉浸式交互。同时,云渲染提供的是一个Serverless的服务,《三星堆奇幻之旅》云应用所需的云上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由云渲染来统一部署和调度,可大大提高云计算资源利用率。


卢云说道:“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让文化、文物‘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接受和传播。“

在整体的搭建过程中,阿里云也是在这个新的项目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卢云介绍,在项目初期,团队对《三星堆奇幻之旅》这个云应用只是一个设想,素材、系统架构都是空白。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梳理整条链路的流程,确定各个模块的边界,从模块出发找团队,打破客户和自身的边界,从阿里云内部和外部的突破,完成全链路的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三星堆虚拟世界的美术效果要做到行业最顶级,这也对GPU性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其背后是成本和质量的权衡。起初光是一个三星堆墓葬坑的数字资产容量就有140G,20w个面,需要做大量的减面优化,既要保障视觉效果,又要减少对GPU的消耗。因此,阿里云与合作伙伴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

即时云渲染实现实时沉浸式交互

卢云表示,在交互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时间紧迫,云应用的交互性设计方面删减了大量的内容,“我们相信,随着这种方式被大众接受,一定还有更多更有意思的体验会出现。”

在卢云看来,直播过程中让观众无需下载任何客户端,浏览器扫码就可“0”门槛畅游高清虚拟世界,这种破屏穿越到平行数字空间的技术应用是史无前例的,卢云感叹:“流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于云计算的GPU弹性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低延时、高并发以及稳定性。”

卢云认为:“在文旅领域,即时云渲染技术可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大量的文博都可以实现虚拟空间构建,让观众、用户可以声临其境的体验。”

而三星堆数字博物馆新馆计划是在2年后建成开放,但在虚拟空间中,体验者可以通过虚拟空间,提前去到博物馆体验探秘最新的文物。同事,古蜀王国的数字化复现则是带大家穿越回到3000年前,沉浸式感受三星堆文明。

这种技术在游戏领域中也常常应用。卢云举例称,“比如《原神》游戏,容量大至13G,用户用iPhone8玩,10分钟后,就一步一卡。但采用了即时云渲染技术后,大家哪怕是用千元以内的安卓机,试玩了《三星堆奇幻之旅》,感觉还相当平滑,这就要归功于云端渲染和实时RTC串流技术的助攻。”

今年3月初,阿里云和央视导演组正式接触,并确定承接项目制作,最终项目于6月14日上线。

来源:环球网作者:勃潺

而在文化教育领域,阿里云将致力打造更多的数字博物馆、数字虚拟空间构建,并利用即时云渲染技术,将内容便捷地呈现给各个学校,包括让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来源:《四川文物》 网址: http://www.scwwzz.cn/zonghexinwen/2022/0623/1034.html



上一篇:四川资阳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资阳人
下一篇:四川自贡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征集

四川文物投稿 | 四川文物编辑部| 四川文物版面费 | 四川文物论文发表 | 四川文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四川文物》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