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文物》投稿方式[01/26]
- · 《四川文物》期刊栏目设[01/26]
- · 四川文物版面费是多少[01/26]
考古论文_中华文物的数字化全球传播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文物的物化形态和文化形态 (一)文物一级、二级、三级及一般文物的物化形态 (二)从文化符号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传播 1.文物的文化符号存储着中华文明与集体记忆 (
文章目录
一、文物的物化形态和文化形态
(一)文物一级、二级、三级及一般文物的物化形态
(二)从文化符号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传播
1.文物的文化符号存储着中华文明与集体记忆
(1)符号
(2)文物的文化符号
2.“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在文物中的主题分析
3.文物的文化产品是一种“文物+”的新兴文化产业模式
二、网络与数字条件下的中华文物数字传播
(一)文物数字全球传播的社交指标
1.文物文化内容的社交契合度
2.文物文化内容的社交分享度
3.文物文化内容的用户可创造度
(二)文物数字全球传播的智能指标
1.文物内容生产智能化
2.文物内容分发智能化
3.文物在场感知智能化
(三)文物数字全球传播的共享性指标
1.文物内容资源整合能力
2.文物线上线下关系转换能力
3.文物类跨界文化服务力
三、文物IP知识产权衍生价值
(一)内容增值
1.代销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
3.艺术授权模式
(二)创新模式
(三)持续变现
四、中华文物的数字化全球传播
(一)文物物化形态
1.器物性文化形态
2.文物类文化产品与服务
(二)文物文化形态
(三)中华文物全球网络的数字传播
文章摘要:中华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存储着中华文明与集体记忆。中华文物里讲述的中国故事及蕴藏的审美艺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是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组成要素,对面向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交融互通、信任与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文物中蕴含的文化提炼出来并有效地对外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这迫切需要构建“认同、分层与传播”的中华文物遴选机制。本研究从文物的物化形态、文化形态,以及秉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三个方面,对文物中的文化主题进行分析,从文物数字传播的社交指标(社交契合度、社交分享度、社交感染度)、智能指标(内容易加工、内容易转发、内容易激活)、共享指标(IP增值内容、IP创新模式、IP持续变现)研究文物的数字化全球传播体系。借助各类数字技术,文物可成为网络文学、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直播等创作素材,使文物活化起来,让其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借助数字技术跨越物理时空,达成无国界的全球传播;可形成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多方共建“文物+科技”新文创产业平台。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童清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论文分类号:G206;K87
文章来源:《四川文物》 网址: http://www.scwwzz.cn/qikandaodu/2022/0614/1030.html